大数据对公共文化服务作用及影响

        在万物互联的今天,数据本身作为企业的资产,如何运用起来将是核心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信息逐渐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构成元素,可谓信息化发展一日千里,互联网影响无处不在,在此情况下,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创新发展、适应变革,成为摆在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共文化机构面前的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公共文化服务的定义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内容。
 

大数据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

 
  • 一:数据将成为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
 
       过去一个时期,文化单位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都是以“我”为主,虽尽心竭力,却未得其要,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大数据时代,数据将成为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利用大数据和新媒体技术,更加方便、快捷、准确地了解群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进而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这必将有效地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缓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改变“供方市场”的现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效益。
 
  • 二:由广泛覆盖向定点投放转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首要目标是保基本、促公平,但在兼顾公平与服务效果、效率方面还比较薄弱。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高效的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撑,帮助文化部门循“数”管理,增强服务针对性、提高管理科学性,从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具体到公共文化单位,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入了解当地群众文化参与情况,有针对性地送出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
 
  • 三:被动变主动
 
      大数据时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公共文化服务也应该与时俱进。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移动互联已经成为时代标签,也是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
此种情形下,“被动式”式的公共文化服务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也无法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如今,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努力推动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覆盖网络不断完善、资源总量不断增加。此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在做好常规服务的同时,也应当树立大数据意识、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大数据、“互联网+”对接,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更加积极主动地扩大服务范围,努力将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以现代方式推送至更多网民,建好互联网文化阵地。
 

探码大数据文化云平台解决方案

 
      探码文化云平台采取开放标准化和开源定制化的路线,打造通用平台可对外提供接口容纳新兴技术。分布式文件系统可解决传输管理的问题。安全管理功能可解决认证及分级权限管理。PB级大容量数据存储,高接口带宽,适合视频、音频、部分图片等大数据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并发访问需要,高速缓存机制,支持多协议,全局命名空间,提供多种外部交换方式。共享统一的存储池。整个系统实现高可用冗余设计,不出现单点故障,海量存储控制器具备协议转换功能,适应文化共享数据存取通畅等需求。
 
 
 

蜀ICP备15035023号-4